詞條
詞條說明
茅臺酒名甲天下,是以其產地茅臺鎮命名的,就在貴州省仁懷城西北近15公里的赤水河畔。三四百年前,這里還到處長滿莽莽蒼蒼的茅草,人們就叫它茅草村,簡稱茅村。公元1745年(乾隆十年),清政府組織開修河道,舟楫暢通茅村。茅村成為川鹽入黔水陸交接的要沖,一度成為擁有6條大街的集鎮,而且寒婆嶺下有一個土臺,又改稱茅村為茅臺。那么這里的美酒起源你知多少? 公元前135年(西漢建元6年),漢武帝劉徹使臣唐蒙出使
成裕燒坊酒創始淵源,有一段感人至深的孝親故事。成裕燒坊創始人華聯輝經營鹽業,其祖母提起年輕時曾喝過茅臺鎮一種美酒,后一直念念不忘。 華聯輝聽聞此事,尋遍茅臺鎮,但因戰亂,過去酒坊已被夷為平地。于是,華聯輝買下舊酒坊,招募老酒師,終得佳釀。起先此酒僅限家庭飲用或饋贈親友。后因酒質優良,求酒者接踵而至。華聯輝遂將酒坊擴大,增加酒量,正式對外營業,并定名為“成裕燒坊。” 以孝之初心醞釀的孝善美酒,承載中
紅軍長征的勝利,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跡。除了與敵人的艱苦斗爭以及戰勝重重艱難險阻,不過在艱苦斗爭的歲月里,也發生了很多有趣故事,其中就是長征路上紅軍還與成裕燒坊酒結下了不解之緣。 1935年,紅軍長征著名的四渡赤水戰役,第三渡在茅臺鎮。當時的情勢處于最艱難的時刻,全體指戰員很大一部分人有傷病,成裕燒坊為解紅軍之難,搬出家藏美酒為紅軍擦洗傷口,幫助紅軍渡過難關。而紅軍則是公買公賣,還寫下的關于保護民族品
茅臺鎮國作為醬酒之鄉,有著長遠的歷史文化內涵,公元前135年,茅臺古鎮一帶,就開始產酒,當時產的一種枸醬酒深受漢武帝贊譽,《遵義府志》載:枸醬,之始也。 茅臺鎮最早的釀酒坊是“大和燒房”,在清代已有二十多家了,相當興旺,咸豐年間因戰亂中斷生產。清同治一年(1862年)茅臺酒坊于舊址重建,其中大家都知道的成裕燒坊。創始人就是當時著名的鹽商——華聯輝 茅臺成裕燒坊的創始人是——華聯輝。原是一家規模性燒